武漢的二十四節氣是怎樣的?5月20日上午11時,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武漢出版集團、武漢全民閱讀促進會推出的“節氣,中國的時間美學——《身邊的二十四節氣》”告訴你答案。

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,首先要認識自然,認識了才會產生感情,有了感情才會保護自然。‘重建’人與自然的親密關系,節氣物候是一個很好的橋梁。”該書作者、武漢出版集團編輯劉從康介紹。
活動當天剛好是小滿,小滿本身的意思是谷物開始灌漿,逐漸開始飽滿。在我國北方,小麥已經灌漿,而在武漢,小麥已經成熟,水稻開始灌漿,這都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。而另一方面,小滿是夏天的第二個節氣,是一個比較舒服的時間段。
劉從康通過觀察二十四節氣和身邊動植物的變化,以武漢本土就生長的植物為依托,每個節氣對應描寫一種植物,通過詩詞和手繪圖畫形式,既介紹傳統的二十四節氣、七十二物候,又生動形象地講述氣候環境在時間與空間上的變化。

近年來,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大力實施科普內容精品打造計劃,堅持公益推進和市場運作相結合,加大對優秀原創科普作品的扶持、獎勵力度,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科普作品創作,促進原創性科普作家的創作。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、副主席鄭華表示,“百萬市民學科學——江城科普讀庫”系列圖書,將閱讀和行動搭建起來,讓閱讀更加有趣,有力推動武漢原創科普作品開發。